国家禁毒办:我国对卡芬太尼等四种芬太尼类物质进行列管-凯发网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我国一次性列管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加上卡芬太尼等4种芬太尼类物质,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34种,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共计23种。
相比于传统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检测存在更多难点。首先,新精神活性物质更难于用惯常手法检测出来。例如,冰毒、海洛因使用者通常可以用尿检法进行检测,通过结果呈现阳性判断是否吸食。而新精神活性物质吸食者在进行尿检时,结果往往并不呈现阳性,这大大提升了毒品检测的难度。其次,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制毒、贩毒者往往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极强的反侦查意识,走私渠道更隐蔽、贩毒手段更先进。他们依托互联网,将毒品通过邮寄渠道发往欧美地区,再通过网银、地下钱庄等方式进行海外交易。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服务器设在境外的网站发布供货信息,给调查取证增加了更大难度。同时,由于卡芬太尼等四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均为第三代新型毒品,多在欧美地区泛滥,我国境内鲜少出现,因此在立法列管及执法打击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现象。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将防患于未然,抢先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增强监管及执法力度。首先通过国际上的凯发网的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大力提高执法人员对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现场勘查能力和技术检测能力。同时,提升刑侦装备,与时俱进,形成标准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库,增强执法人员对新型毒品的了解。第三,建立网上比对系统,形成网络样品库,便于基层对于类似物品的比对,尽快确定种类、便于取证。
邓明还提到,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提出的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数十件线索核查请求进行了及时回应。并先后与20余个国家开展执法合作,成功破获“上海灿禾张磊案”、“湖北张正波案”等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案件。侦办张磊案中,我们累计向58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4221条线索;侦办张正波案中,我们向20余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1144条线索。此外,我们还与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就芬太尼类物质案件线索开展了积极合作。
邓明最后表示,在应对互联网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活动时,我们应加强情报线索通报,完善对网络渠道的监管;同时加强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从减少需求入手,合力遏制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扩散。中国愿坚持“综合平衡、责任共担”的原则,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研究,积极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这一国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