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凯发网
毒品,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毒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为笼罩全球的阴影,也因此受到联合国的高度重视。1990年,联合国首次以特别联大的形式专题讨论世界毒品问题,此后在20多年的时间中,联合国又数次召开会议并通过了多份禁毒国际文件。
4月19日至21日,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2016年世界毒品问题特别联大,并发表讲话,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携手国际社会共同禁毒的决心和信心。
对毒品,中国人不但有深刻的历史记忆,更有清晰的现实痛感。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创造过禁毒的伟大奇迹,但在当前毒品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随着毒品的蔓延,各种涉毒案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禁毒,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毒品合法化,必须“坚定不移地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禁毒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毒品问题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厉行禁毒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和坚决主张。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禁毒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禁毒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明确提出,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文化等手段,综合采取禁吸、禁贩、禁种、禁制等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
法治是中国禁毒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在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刑法、海关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规范,1995年,国务院发布《强制戒毒办法》,卫生部发布《戒毒药品管理办法》,戒毒工作开始有法可依。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中国禁毒工作由此进入到依法全面推进的新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法律为核心,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为支撑的禁毒法律体系,法治推动着禁毒工作不断持续深入。同时,有法可依也为司法机关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有力武器,在司法机关的持续打击下,毒品在中国的蔓延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全民禁毒是中国禁毒的突出特点。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全民禁毒已在中国形成共识,综合治理为禁毒工作打下了坚实群众基础。在政府的领导下,公安、教育、民政、司法行政、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坚持将青少年、无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创造丰富多彩的品牌教育活动载体,组织以6月全国禁毒宣传月为重点覆盖全年的禁毒宣传活动,推动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同时,禁毒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到禁毒工作和禁毒宣传行列中,成为全民禁毒的中坚力量。
国际合作凸显中国的大国责任。毒品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毒品犯罪具有跨国跨区域的特点,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禁毒国际合作,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认真履行国际禁毒义务,坚持广泛参与、责任共担的原则,推动国际禁毒事业不断发展。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三次禁毒部长会议;从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等重点国家的联合办案和情报交流,到积极推动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从坚定不移地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到积极开展对外执法培训、设备物资援助交流,中国已成为推动国际禁毒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毒品的泛滥,让世界各国面临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选择,禁毒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在这个问题上世界各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谋求共建共享、整体推进的发展前景。而中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禁毒机构工作,积极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和区域禁毒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合力推动国际禁毒事业向前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安全和共同福祉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