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村”的重生——广东陆丰博社村回访-凯发网

2015年06月25日 16:23:4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6月25日电(记者詹奕嘉)崭新的学校围墙、硬底化的村道、成片的荔枝林、新开垦的虾塘鱼塘……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来到广东省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采访发现,与一年多前因大规模制造冰毒造成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的状况相比,这个曾被外界称为“毒品村”的村庄已逐渐走上“重生”之路。

    陆丰是广东省汕尾市下辖的县级市,曾于1999年、2011年两度因毒情严重被国家禁毒委挂牌整治。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局长邓建伟告诉记者,陆丰制造冰毒产量一度占全国缴获份额超过三分之一,当地“三甲地区”(甲子、甲东、甲西三镇)的博社、西山等村制贩毒犯罪一度泛滥到“家族式运作、产业化经营、公开化生产”的程度。

    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集中3000多警力剿毒,一夜之间在博社村缴获近3吨冰毒。博社村内的甲西镇中心小学教师庄雯雯回忆说,那时的博社村时常停水停电、卫生环境极差、垃圾随处乱堆、水渠污浊不清。

    在经历了重拳打击和重建之后,博社村的村容村貌如今已有了很大改观。“曾经是加工制造冰毒窝棚所在地的海边滩涂,如今已被改造成了鱼塘和虾塘。”博社村村支书蔡龙秋告诉记者,近一年多来,博社村“两委”不仅引导村民开垦滩涂,而且组织疏通清理排水灌溉沟渠,支持鼓励村民从事蔬菜、果林种植和水产养殖,不少村民已开始走上合法经营、劳动致富的新路。

    来自陆丰市委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穿针引线下,共有来自珠三角及汕尾的117家企业在博社村所处的甲西镇举行过招聘活动,全年共达成4800人的就业意向,到陆丰市区乃至珠三角打工的新增了2000多人。

    “我中华,本无毒。最无能,清政府。国门破,毒品入。林则徐,大觉悟。虎门火,冲天出。扬志气,灭毒雾……”朗朗上口的“禁毒三字经”在甲西镇中心小学传出。该校副校长蔡晓升说,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学校专门开设了每周一节的禁毒课程,而且采用多种形式将禁毒警示宣传引进校园,组织学生朗诵易于传播的“禁毒三字经”,以带动家庭和全社会参与禁毒。

    “近两年来,全市共立案办理毒品案件484宗、破获35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668名,缴获冰毒3329.039千克、液态冰毒4875.194千克。”据陆丰市委书记郑佳介绍,在高压打击下,陆丰公开、半公开的制贩毒活动已不存在,2013年底围剿行动以后博社村内没有再发现制贩毒现象,全市没有再出现干扰、阻挠和暴力抗法的现象,群众举报线索大幅度上升,今年前4个月收到125条涉毒举报线索,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00%多,已有10名在逃毒犯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尽管“毒品村”发生明显转变、整治禁毒初显成效,但当地禁毒工作者仍清醒地意识到,博社村仍在逐渐“重生”的路上,铲除滋生毒祸的社会土壤仍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艰辛的努力。

    陆丰市禁毒办主任林春家坦言,“三甲”地区此前走私、造假等违法犯罪问题严重,走歪道、捞偏门的风气造就了部分人“赚快钱”“一夜暴富”的心理,清除歪风邪气,形成走正道、从正业、勤勤恳恳致富的社会氛围不可能一蹴而就。

    陆丰市公安局副局长林奕志认为,虽然近期陆丰制贩毒活动有所萎缩,但毒品犯罪正出现向周边市县和偏僻山区转移的现象,“一些犯罪团伙被打跑、打散,外逃毒犯尚未彻底抓捕,稍有机会便会伺机作案,禁毒形势依然严峻。”

    “斩草不除根,毒祸易再生”。诸多基层干部期盼,对博社村此类经济发展滞后、社会问题突出的涉毒重点地区,上级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应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规划、组织人才输入、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造血帮扶”力度,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培养社会“正能量”,减少涉毒犯罪“乘虚而入”的机会。

    “博社村的变化就是陆丰整治禁毒不断深化的缩影。”陆丰市委书记郑佳说,“禁毒工作不能永远靠重点整治和高压打击,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是禁绝毒品的最重要保障。尽管目前涉毒整治任务艰巨、挑战很多,但只要党政机关找准方向、禁毒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禁毒成功就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 吕爱玲
网站地图